高校内部审计(54)
时间:2010-12-02 11:2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四)干部管理部门根据确定的审计工作计划以书面形式委托内部审计机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第九十八条 下列无法正常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一般不安排经济责任审计: (一)领导干部任职的单位已被撤并,有关当事人已经无法找到的; (二)领导干部已定居国外或死亡的; (三)领导干部已离开任职岗位二年以上的; (四)领导干部已被纪检监察部门或司法部门立案调查的; (五)领导干部已被提拔或任用到可能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公正进行的岗位的; (六)其他不宜安排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 第九十九条 审计机构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按照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委托审计的领导干部姓名及简要情况; (二)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名称及简要情况; (三)审计期间; (四)审计范围; (五)审计重点或应当关注的有关事项; (六)审计时限; (七)其他有关事项。 第一百条 审计机构按照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进行立项,没有特殊情况,不应变更或调整。因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整时,应经委托部门核准。 第一百零一条 经济责任审计立项后,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审计工作量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安排与审计任务相适应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并指定审计组组长,明确审计人员分工。审计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第一百零二条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主要包括: (一)进行审前调查; (二)编制项目审计实施方案; (三)送达审计通知书; (四)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五)起草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的意见; (六)出具审计结果报告等文书。 第一百零三条 审计组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当进行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审前调查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查阅档案、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根据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 (责任编辑:京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