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京审首页 > 常见问题(FAQ) > 审计 >

浅析企业工程项目招投标审计(5)

2012-12-17 11:20

案例二、某公司开展电梯项目招标,总标的5000万,最终A公司以4800万中标。
看似很合理,招标过程符合制度规定,中标价也低于设定标的。但通过不同项目间分析对比,结合层高,轿厢大小及内饰,速度,主机设备是否进口,售后等等,发现该项目综合成本远高于其他项目,特别是速度远低于其他项目,通过降低运行速度来达到低价蒙蔽审批人。
该案例就要求审计人员有过硬的业务能力,不能仅根据单价论英雄,而应结合相关性能指标,性价比最高才是硬道理。
2、分门别类、对症下药
(1)招投标中的不同细节,将决定我们的审计方向及采取何种适宜的审计手段。例如:采取的是公开招标还是邀请招标、将订立固定价格合同还是可调价格合同、是否有编制标底或招标控制价作为量化标准等。
(2)对于不同的工程专业,应根据其特性,采取与之匹配的、事半功倍的审计方法。例如:在对工程造价审核的时候,土建部分宜先进行类似工程的单方含量及造价测算、对比,安装、精装修部分宜先重点关注材料设备价格并适时的对大金额子项的工程量进行抽查等。
3、“多米诺效应”的运用
    在一系列关联操作中,某个环节的细微变化将导致相关环节的失衡,失衡状态迭加至一定程度,问题便可显而易见。我们在招投标审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看完一堆资料后并没有发现什么实质性问题,但因为某些内容或操作方式的些许异常,会感觉“不适”。那么,将这些“不适”的地方加以整合、分析,也许就能有意外的收获。
4、假想、逆推、换位思考
一般来说,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比较客观、清晰,但往往不能体现实质性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已产生的表象,通过一系列的假想、逆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追根溯源。
“多米诺效应”的运用和“假想、逆推、换位思考”实际操作中较为常见,但形式多样,需因时制宜、灵活运用。
实践工作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想象,问题的蛛丝蚂迹总会若隐若现;只要我们有深耕究底的精神,问题的本质总会显山露水。
企业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审计是审计架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企业招投标、为其机制查缺补漏的重要途径,是凸显企业工程管理内在价值的重要方式。因此,只有大力加强建设项目招投标审计力度,将其作为企业内审重点工作狠抓落实,才能确保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才能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达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效果,实现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的最终目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