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在六月份我国就只有一家企业在美国挂牌,可以说现在中国企业在国外挂牌还是非常少,尤其是在纳斯达克,您怎么看待这几年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速度的减缓?同时这几年我们从媒体上看到更多的反而是退市,请您结合这两点来分析。
邓辉:上市数量的减少跟退市实际上也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上市的难度大了,所以市场的估值可能就不太理想,自然很多上市公司就会选择退市。我们看一下过去的一组数字,在2008到2010年期间,这是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一个成长的阶段,2008年我记得好像是4家,然后2009年是10家,2010年是将近39家。随后有一轮做空的高峰,在2011年当年在美国IPO的只有十一家了,到2012年只有两家,今年目前只有一家。这种情况出现我觉得很大的一个因素是因为美国市场的投资人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失去了信心。一些企业的财务造假情况影响到了整体的对于中概股的判断,所以说目前这两年上市公司这种数量上的减少更多的是由于市场没有信心,导致了市场对中国企业的估值给的非常的低,那自然中国的这些股东们肯定不愿意去美国上市,因为谁也不愿意赔本赚吆喝。我觉得这些原因的出现主要是有几个方面,第一是因为在高峰时期上市的很多中国企业的架构是一个融资架构,有很多是用VIE或者说是信托控制的这种方式去实现海外上市的,并且有一部分企业是先在OTC上先挂牌,然后再实现转板,所以我们看到在做空的高峰时期的时候,既有大量的转板的企业被做空到退市,也有一些规模很大的IPO企业被做到退市。这些实际上我觉得更多的是源于企业自身财务数据出了问题。这个出问题的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有很多的中国企业形式上具备了美国上市公司所要求的财务治理结构,但实际上是失效的,这种失效还是跟A股的财务信息的虚假性也是有类似的,就是很多企业都是“一股独大”,“一股独大”最终的结果就是由股东控制了企业的管理层,然后企业的管理层又出现了很多代理人越位的情况,所以这种财务信息的编报就出了问题。所以这两年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这种速度的减缓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这种原因造就的估值的不理想。
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这两年数量有所减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监管的空白地带。大家知道一个企业财务的可信度除了要有一个有信誉的事务所审计之外,还需要有一个有效的监管,主要就是指的政府的监管。而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过程当中,实际上这是一个空白,尤其是对那些采用红筹价格去美国上市的,美国证监会首先来说管的只是在美国挂牌交易的这一部分,那么由于企业运营实体在中国,它是没有办法去深入到中国来检查会计师事务所的底稿,来实地考察上市公司运营的实体。那么另一方面呢,中国证监会这一块儿也没有把以红筹价格方式在海外上市的这些中国上市公司纳入到它的监管范围之内。这可以说是一个三不管的地带。所以说美国证监会也关注到这么一个情形,在去年跟今年都与中国证监会在商讨如何对这些上市公司纳入到它的监管范围之内,主要的就是如何去检查、审查这些上市公司的会计师的底稿。之前是由于中国的法规的限制,不允许美国的监管机构检查取得会计师的底稿,所以美国证监会也有这种动议,说要取消相关的审计师在美国注册的资格。这些就会影响到美国的上市公司未来怎么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审计师,所以这一块儿都影响到整个的市场对中概股在未来美国市场上发展时命运的担忧,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短期之内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的这种热情也会受到打压。但是从目前来看,监管机构已经相互有所谅解,在未来应该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所以长期来看的话,我个人觉得美国一定是一个主要的资本市场,也是很多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包括传统企业非常合适的上市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