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京审首页 > 事务所资讯 > 行业资讯 >

三公经费瘦身审计署公布最详细 国税系统领跑(3)

2013-04-27 11:04

  1993年叶青开始关注车改,并搜集相关信息。2003年到湖北省统计局上班的第一天,他就拒绝了公车的配备,一直在使用私车。

  他给时代周报记者算了一笔账,车补一个月补助500-1200元,出差实报实销,这样下来一年能节约差不多8万元,“2万是车的钱,3万-4万是司机的钱,还有2万元是保险以及大的维修。”十年下来,叶青节省了80万,“如果全国都采取这样的模式,那么一年下来节约的费用差不多得1000个亿。”

  不过叶青认为,现在公布的公车都是一个假数字,因为里面没有包括司机的花费,“一个司机一年的花费差不多是5万元,如果这部分没有算进去的话,怎么能说这个数字是真实的?”

  “杜绝公车消费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回到30年前,让官员自己解决出行的问题,政府给一定的交通补贴就可以,车改可以解决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叶青说。

  而在吴君亮看来,“三公经费”是否能被压缩,如何压缩,都是大家的猜测。根据现有的资料,目前公布的“三公经费”的费用支出是大是小,谁也不知道,因为没有依据,也不知道制定标准,更不知道钱都是怎么花的。

  公开的仍不够细致

  事实上,如何公开“三公经费”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但始终没有行动。 “三公经费”最早的公开并不是面向社会公众,而是对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公开。

  2003年,广东省两会的时候,对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和委员公开了省市各部门的预算,这是国内最早公开预算的地方部门。

  也正是有了这次公开,全国两会开始对与会代表和委员公开中央各部门的预算。但这种公开,在早期仍比较简单,叶青在参加第十届全国人代会时,每个小组讨论的内容中多了两套各部委的部门预算,“也就两三张表,就写了一年收入支出大概多少,预算拨款的情况如何等。”

  就这样,这种状况持续到2008年,而2008年正好是一个分水岭。当年,深圳市政府首次向普通市民公开部门预算。而在这一年的全国两会上,叶青也看到了很多详细的预算资料,“每个代表每人手中都有七八本预算公开材料。”

  2008年,叶青还首次受邀去上海参加一个研讨会,在该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份全国各省市财政透明度排行榜,这也是中国第一次第一份政府财政透明度排行榜。正是这一份一直持续的财政透明度排行榜,为政府部门“三公经费”的公开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