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后,尽管加班费均得到了恢复,但实际能否拿到以及量的多少仍取决于项目,难以稳定预期。一位从事金融业审计超过一年的毕马威员工表示,其每个月的收入基本上就是税前6600多元的基本薪金,而加班的工时只能“自愿”折算成假期补休。
“很羡慕一位入职不久就离开的同事,她的下一份工作是一国企的财务岗位,月收入也能到四五千,更重要的是——准时下班。”他说。
据悉,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入职四大的起薪约为6000元,已经回到甚至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考虑到CPI的上涨幅度,更不消说房价上涨幅度,实际工资水平不增反减。而普遍也预期薪金随年资增长幅度也难以回复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如果考虑国内其他行业收入情况,不管国企及民企收入都攀升极快,很多薪酬已经接近四大水平。特别是金融行业,薪酬普遍超越四大。这对四大员工构成了“致命诱惑”。
一位即将入职四大的香港理工大学金融学毕业生不无抱怨地指出,若非没有其他更好的机会,也不愿到四大工作,实习期间早已有所体验个中艰辛。
“12000港元的月薪在香港并不多,只是在四大工作相对更易取得HKICPA资格。如果像内地一样对于考取CPA资格限制较少,在四大工作并不划算。”他抱怨说。
而有此想法者,不在少数,因此,混一个四大资历远走高飞,几乎成为多数新毕业生的选择。其结果就是,四大员工忠诚度甚小,流失率之高为其他业内所罕见。
根据多位曾工作在四大的员工估计,几乎每三四年就会换上一拨人。不过这一数字,并未获得四大官方的证实。
而四大的管理层并非不知。因为流失率太高,四大今年招人时,颇在意新招聘员工忠诚度。前述毕业生指出在数轮面试中,反复被问及打算在此事务所工作的年限,而合伙人亦在面试时向她表示,人员频频流失其实是因为工作过于辛苦,故而很在意她服务意愿年限。
但意愿是一方面,要在四大长久工作必须要有资本才行。网上内部员工戏言,在四大脱颖而出的都是身体最好的。
“进四大,必须要有好身体。”这不知是共识还是戏谑。
“其实大家只是各取所需。公司需要人力来应对忙季大量业务,而员工需要时间积累工作经验并考取CPA资格。”一位准备辞职的四大员工如此看待四大的工作。
多年前,对于国内各大财经院校应届毕业生来说,进“四大”可谓是心中的梦想。问及投报四大的原因,大凡得到的回应多为“镀金”或“经历”。
然而,随时间的推移,“四大”曾经的光环也渐渐淡去。即便如此,每年依旧有成千上万应届毕业大学生争着抢进“四大”,据了解,仅2010年,普华永道中天北京分所就招进了近500名应届毕业生。
3.“四大”何以为大?
“四大”之称,在于其头顶外资光环,兼一时“独立客观”名声极大;更在于四大审计业务在国内四家独大,几乎垄断,地位无与伦比。
一名资深的业内人士感叹道,“四大”为何尤其独大地位,其实是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拱手相让“的结果。
1998年,以脱钩改制为契机,以北会和京都两家会计师事务合并成立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为标志,揭开了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合并、重组的序幕。1999年以后,中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提高竞争力,改变规模小、实力分散的状态,掀起了第二次并购浪潮。
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国内出现了几家比较大的跨地区跨行业的会计师事务所,然而,在银广夏、蓝田股份和郑百文等一连串上市公司审计舞弊案不断爆出后,以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为首的一批国内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轰然倒下。
2002年2月,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文批复,吊销中天勤、华伦、中联信、深圳同人、深圳华鹏五家会计师事务所及有关注册会计师证券许可证。
一时间,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风声鹤唳。
据业内人士称,2000年左右,中天勤深圳曾排名第一,全国位列五强。
中天勤等倒下后,大批的业务客户成为各事务所的必争之地。在这些上市公司聘任的新会计师事务所中,包括出事前的安达信在内的“五大”面孔开始频繁地出现。
此后,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经历过一段相当混乱的发展时期。一向很少题词的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亦为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在业内也是引起轩然大波。
“国内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步比较晚,行业制度等各方面不规范,业内的一些从业人员鱼目混珠。”国内一位高校的会计学教授表示,“当时连续几起上市公司舞弊案,带来的影响确实恶劣,也导致国内的审计行业道德遭到外界的质疑,本土所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危机”。
由此而引发的,则是一连串的恶性循环,大量政策也开始向外资所倾斜。
2001年12月,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16号》文件中规定,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或再筹资时,财务报告除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法定审计,应聘请获证监会和财政部特别许可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按国际通行的审计准则,对其按国际通行的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编制的补充财务报告进行“补充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