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蔚青同时告诉早报记者,目前“营改增”试点方面,各地推进程度参差不齐,试点行业口径也不够一致,例如营业税原来有差额征税,转换为增值税后,应该如何操作,虽有规定,但还有些细节尚不清晰。此外,交通运输业在试点过程中,出现了部分企业税负增加的现象,且一些货物运输企业在实际经营中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些问题都是下一阶段急需完善的工作。
“金融保险暂难纳入”
眼下,“营改增”试点的行业覆盖范围为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
试点之初,上海相关部门负责人便希望试点行业扩大:“我们最希望拓展的是邮电通信行业,目前这个行业资费太高;其次是金融保险行业,这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内在要求;最后希望拓展到其他生活性服务业。”
谢学焘昨日告诉早报记者,从扩围行业来看,邮电通信行业因为比较集中,所以实施起来最容易,可能会更先纳入试点。
至于建筑安装行业,涉及的产业链很长。谢学焘透露,相关部门早在今年三四月份就已就此在浙江省进行了调研。
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张斌曾提出,选择谁做行业试点应该是综合考量,生产性服务业比较容易操作,例如建筑安装业,但要涉及综合改革,例如目前不动产在生产环节不能抵扣,要不要把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等问题,需要考量。
对于外界呼声很高的金融保险行业,谢学焘认为,目前可能还无法纳入试点行业,估计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现状,“主要是这个行业过于复杂,且延伸服务行业多,即便是在西方国家操作起来也很困难。”
据张斌此前介绍,各国对金融业征税不尽相同,比如欧洲一些国家对银行分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有些征税有些免税,而像卢森堡为了提高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就不征税;像美国没有增值税,对银行征企业所得税。
目前,中国银行业征收营业税,名义税率为5%。一方面,若按简易方式计征增值税,即销售额乘以3%,金融业的税负将大幅下降;但另一方面,金融业不像实体企业的进项税可以那么明确地计算出来进行抵扣。
“期待推进分税制改革”
“营改增”,被外界视为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中国流转税制度最重要的一次变革,直指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平衡。
李克强18日提到,“根据国家和地方财力可能,逐步将营改增扩大到全国。研究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确保企业受惠、地方得益、国家税制得到完善,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