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3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从2440点滑落,盘中一路跌至2009年以来最低点。13家上市公司因欺诈被查,新股发行改革进入倒计时……半年间,股市的红绿变换牵动千万人心。
5月以来,造假上市公司集中被曝光。这些股市“害群之马”的背后,均有为之放行的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身影。20多年来,本应承担“经济警察”重任的审计机构却利用监管漏洞,与造假公司狼狈为奸,变财报为虚报,令众多中小股民蒙受巨亏。
起底A股造假史“经济警察”劣迹斑斑
第一阶段:上世纪90年代
A股市场建立的前十年间,是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发行绑定最为严重的时期。此时,会计师事务所尚未与地方财政部门脱钩,且推动所属企业上市又与政绩密不可分。
“市场行政化的结果是中小企业市值严重高估,排队圈钱者络绎不绝。地方上市冲动往往仍在怂恿造假。”胡汝银说。
因此,上市“配额制”掀起了第一轮造假热潮。在这一阶段,会计师对财报出具的“非标”审计意见达到顶峰,约占同期审计报告的20%。
随着早期上市的配额制向审批制、发审制转变,财务数据成为投资决策的参考,打击污点企业背后的财报“造假”也势在必行。
1998年,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成都蜀都会计师事务所因审计违规受到中国证监会点名处罚。1999年,四川会计师事务所遭财政部及证监会处罚。此后一段时间,各省陆续有审计机构受罚。
第二阶段:2000- 2006年
2000年以来,随着会计师事务所完成脱钩改革,与挂靠或发起部门分离,审计行业也进入市场化阶段。但与此同时,由于行业进入市场竞争,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一度遍地开花,鱼龙混杂。
这一时期,银广夏、蓝田股份等惊世大案纷纷上演,“经济警察”更是屡屡充当造假帮凶。
2002年5月,曾经的“中国第一蓝筹股”银广厦被认定虚增利润7.7亿元,涉案的会计师事务所深圳中天勤被吊销会计执业资格;2006年7月,参与炮制“蓝田神话”的华伦会计师事务所被判承担连带责任,赔偿总金额近548万元。
仅2005年,财政部就对8家上市公司、8家会计师事务所和23名注册会计师做出处罚,期间撤销深圳中喜所,暂停浙江光大所业务,责令普华永道中天等4家整改。2006年1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又开出176份罚单,将73家不符合设立条件的事务所移交有关部门,建议予以撤销。
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
2007年1月起,新会计准则率先在1400家上市公司中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选择性合并报表、未确认投资损失等技术漏洞。但这一阶段频繁出现的主要问题是,证券会计信息失真和信息披露的不完善、不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