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京审首页 > 事务所资讯 > 行业资讯 >

土地大审计要害在能否打破利益格局

2014-08-18 13:32

全国首次土地财政“家底”大审计将于本周(8月18日讯)拉开大幕,此次审计,由国务院牵头,重点审计2008年至2013年内的土地出让金收支、土地征收、储备、供应、整治、耕地保护及土地执法情况,横向包括财政、国土资源、住建、发改委、林业、农业等在内的多个系统,纵向则直接到县。媒体分析,由于此次审计将披露各地土地领域的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一些人或许会因此离开现在的位置,更有可能因此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去年中央组织了地方债务大审计,那次重点是摸清地方债务家底,因此,并没有审计债务形成过程中的问题。因此,问题披露也都比较原则和抽象,没有涉及具体单位、具体人,也没有处理当事人。看此次审计的要求,原则性要讲,但具体问题更要查,情况会截然不同。

 

显然,对舆论和公众来说,了解“土地财政”的底数,当然十分重要。如果不能对存在的问题有个较为完整的了解和基本的一致的判断,是很难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的,是很难在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但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土地财政”形成过程中到底隐藏着什么问题,又应当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问题找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找不到,审计再轰轰烈烈,审计过程再热热闹闹,也不会有多大效果,也不会得到舆论和公众的接受与认可。

 

必须注意,按财政部公布的2013年全国财政决算表,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为39073亿元,是预算数的152.6%,创下了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又已达到了21129亿元,同比增长26.3%。而照相关专家的推算,从2003年房地产市场放开到现在,政府从土地上获取的收入,已到40万亿。其中绝大多数为地方所支配。如此规模巨大的收入,而且公认为在问题频发的领域,竟然从未有过审计,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有了如此规模巨大的收入,地方政府收支结构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财政困难的局面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收支矛盾更突出、问题更严重了,仅审计署对外公布的地方债务,就达到了18万亿。也就是说,这些年来,地方政府仅仅借助于土地,就消耗了近60万亿财富,且没有受到任何制约与约束。正因为如此,此次专项审计,如果不能有效查出“土地财政”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是很难向社会交代的。更重要的,地方政府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行为,如果仍被“土地财政”所左右,什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什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什么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而“土地财政”给地方政府带来的风险,则会越积越多,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