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暴露出的问题有:第一,一些试点企业抵扣不足;第二,一些地区的商品和服务是在全国、全世界流通的,仅在部分地区试点“营改增”,在未试点地区无法获得抵扣。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试点的地区和行业太少,“营改增”进一步扩围之后,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初,我们为了解决主要矛盾和稳妥起见,采取了试点的方式,目前来看这一步是成功的,接下来就应该按照增值税本身的规律尽快地推向全国。
我认为,下个阶段“营改增”试点的行业范围的扩大将会是全国性的,而不是再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因为诸如铁路运输业等行业的“营改增”是无法按照地区开展试点的,从目前尚未开展“营改增”的行业的特点来看,也不接受再按地区来开展试点。
记者:请问这次“营改增”试点扩大到全国,同去年改革试点相比,有什么新特点?
王军: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去年的改革是地区试点,而今年的改革是行业推开,这是改革路径的优化。
第二,去年是“雁阵排列”,上海、北京打头阵,其他试点省市逐步跟上,而今年是“一字推进”,这是改革方法的转变。
第三,是由去年的“1+6”行业改革推进,变为今年的“1+6”升级版的改革推进。新一届政府正在积极推进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在这个时候决定推进“营改增”的“1+6”的升级版,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第四,从“探索试点”向“力推稳进”,这是改革力度的加强。其中,“力推”主要体现在,一是自8月1日起,在剩下的22个省、自治区把“1+6”行业“营改增”全面推开。二是在全国推开“1+6”行业“营改增”的同时,将广播影视的制作、放映和发行也纳入“营改增”范围,这体现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三是择机将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这肯定是在8月1日之后,将会对解决企业小额增负问题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稳妥”主要体现在,一是新一轮改革是建立在良好的试点成效和具备扩大试点条件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个基础,不可能一次性大范围推开。二是尚未试点的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要是中西部地区,还有一些边疆、山区地区,选择在8月1日扩大试点,就是要给这些地区留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这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这也考虑到了今年的财政收入和地方的预算安排,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预算安排情况。三是将铁路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营改增”放在8月1日后推出,就是为了留有充分的研究论证时间,目前,税务部门正在配合财政部并会同有关部门,对这个改革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证。
总之,当前国内、国外都存在很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国务院果断决策将“营改增”的“1+6”的升级版进一步推开,既展示了新一届政府坚定改革、推进改革的巨大魄力,也体现了决策层“底线思维”的巨大魅力。
记者:为什么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把铁路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这两大行业实行“营改增”对推动整体增值税制度改革有什么好处?具体什么时间能够开展这两个行业改革?
楼继伟:铁路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分支机构多、系统复杂,且机构覆盖全国,这种行业不适合在部分地区搞“营改增”试点。在这次将“1+6”行业的“营改增”扩大到全国范围之后,再解决一些复杂的、特殊的问题,推进这种大系统行业“营改增”的时机也就到来了。
之所以将铁路运输业纳入“营改增”的范围,是因为铁路也是非常重要的运输方式,尤其是制造业十分依赖于铁路运输,在其他运输方式已被纳入“营改增”,都能进入增值税抵扣链条之后,铁路运输如果还没能进入,是很不公平的。税制改革对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应同等对待。同样,其他部门对邮电通信业的依赖程度也很高,应尽快将这两个行业及时纳入“营改增”的范围。目前,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将尽快完成铁路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的“营改增”方案设计工作,希望能够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
记者:上海等9省市已经有100多万户纳税人纳入“营改增”试点,这次国务院决定推向全国,将涉及更多地区和更多纳税人,税务部门如何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呢?
王军:扩大“营改增”试点,对于各级国税和地税部门来说,都是一项严峻的挑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的决策,我们有三点认识:
第一,把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提高税务部门推进这项改革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国家税务总局做起,从我做起。各级税务部门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和财政部门一起,和其他部门一道,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第二,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改革来对待,增强操作的精细化。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已经制定了初步的准备方案,以8月1日为节点,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共有35项任务。我们要层层分解任务,强化措施,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做细、做周密、做完备。
第三,各级税务部门要把它作为一项社会工程来加以对待。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和纳税服务质量,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营改增”给纳税人带来的不必要的负担。要尽最大努力和财政部门一道,及时解答纳税人提出的问题,对于一时解答不了的问题,要逐级地向上反映,最大限度地做到让试点企业满意,让相关人员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