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审会计师事务所-公司财务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移动版

京审首页 > 常见问题(FAQ) > 审计 >

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的发展与推进

 企业是环境污染最主要的源头,治理环境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企业股东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考虑,企业有义务披露有关环境责任信息,同时需要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披露的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鉴定和评价。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环境审计业务,大力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开展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企业环境审计十分迫切。

  一、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的发展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对经济增长的需求导致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各种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引发了政府和人们在经济发展道路中对环境保护的思索。1969年底,美国率先颁布了《国家环境政策法》,这是美国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成文法。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开辟了人类环境保护的新纪元。1974年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共同签订了环境保护公约。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相当重视环境的保护。197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2007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全国污染普查条例》等。环境保护法的发展与推进,为环境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会计师事务所)

  环境审计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但最初的环境审计是企业在政府对其环境保护监督的压力下在企业内部实施的,用以防止因违法而受到处罚的内部审计。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尤其是近三十年来,环境审计发展迅速,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性较强的审计主体参与到环境审计中来。1979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布的公告草稿中要求由独立的注册环境审计师向政府报告对工厂环境审计的结果。1992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在其研究报告《环境审计与会计师职业界的作用》中详细分析了环境审计与会计职业界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995年国际最高审计组织召开国际大会并把环境审计作为专项工作来进行。同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4000为环境审计研究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作出了指导。我国环境审计一直是以政府审计为主,直到2006年我国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以及相应的准则应用指南,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已开始正式进入企业环境审计领域。该准则说明了制定的目的和适用范围、环境事项的含义、影响财务报表的环境事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对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准。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成为主要力量,但是基于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中的优势,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京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