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京审首页 > 法规库 > 会计法规 >

对会计核算基本程序的再认识(2)

2010-02-02 16:24

  3、相关性。对某一经济业务事项确认产生的有关信息应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4、可靠性。对某一经济业务事项确认产生的信息是反映真实的、可核实的、无偏向的。
  5、确定性。即经济业务事项应已确实发生,否则不能进行会计确认。
  6、合规性。即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是符合法规的。对单位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事项应该用我国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来衡量。对于符合的,才能给予确认并进行会计处理;反之,则不能给予确认。
  (三)会计确认的基础
  会计确认基础,是指确定一定会计期间收入与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企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为进行生产经营而发生的费用和收入,可能在本期已经付出、收到货币资金,也可能在本期尚未付出、收到货币资金;同时,本期发生的费用可能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有关,也可能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无关。对于诸如此类的经济业务应如何处理,要以所采用的会计处理基础为依据。
  会计确认基础主要有应计基础和现金收付基础两种,前者又称为权责发生制和应收应付制,后者又称为收付实现制或现收现付制。由于权责发生制能科学、合理地计算本期的损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四)会计确认的步骤
  广义的会计确认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个步骤。其中,初始确认也称为初次确认,也是狭义的会计确认,它决定了哪些数据应当进入会计核算系统进行核算与反映。具体而言,即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辨认,确定它是否属于交易或会计事项,并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方法,登记到相关的账薄中。
  再确认又称第二次确认,是对账户所反映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的数据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辩认,以确认它是否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并编制到财务会计报表中。所以严格讲,再确认应属于会计报告的内容,在后面会计报告部分还将讨论。
  (五)会计确认的意义
  会计确认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是会计核算诸多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单位发生的经济事项如果定性错了,其后续会计核算环节得出的都是错误的结论和信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依据国家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正确分析和判断单位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事项,把好确认关。同时,应正确理解与把握会计确认对象的定义,明确会计确认的基础、范围与内容,划清与确认对象易混的内容的界限,从而保证确认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此外,划清会计确认的限制,也是会计确认工作中应予以关注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