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是代表出资者、经营者、决策者从事的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直接参与生产、流通领域创造价值的过程,对企业全过程进行监督。其监督的内容应突破传统的以财务收支为主的模式,向经济效益审计开拓发展,并以此为重点,旨在使内部审计成为充分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发展生产力的建设性审计。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侧重审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审计的评价职能;审计的目标重点应放在经济资源利用、开发的有效性和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上,以单位经营效益审计、管理效率审计、资源配置以及环境审计等为主要内容;对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进行监督。通过内部审计监督经营者是否按规范和效益原则营运资本,使资本保值、增值,堵塞漏洞,减少支出,加强岗位责任制,使内部审计既满足经营者的需要,又达到对出资者资产的负责。
4 进一步学习审计财经法规,加大审计执法力度
审计一个单位,最终要落到处理上来,而处理的依据就是法规,可见学好用足审计财经法规至关重要。首先要认真学习好《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38个审计规范等。同时必须学好与审计有关的财经法规。法规学习要领会其实质,做到融会贯通。在使用法规时要注意法规的适用性、时效性,不要用那些与审计项目无关的、过时的法规。用好法规,就必须理解掌握法规,维护法规的严肃性,依法审计,依法处理。谁违反了就处罚谁,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该单位负责的就追究单位的责任,该由个人负责的就处罚个人,不为人情所役,这样才能使审计决定不折不扣地执行,使审计处理整改处罚落到实处。
5 逐步健全内部审计规范,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规范的完善程度,内部审计保同不能停留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品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有助于约束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质量,健全审计理论,提供外界评判的依据。面对现代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必须熟识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必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特别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财会、统计、经济活动分析、财税、市场营销、写作及计算机知识的定期培训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审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要求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本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意识,依据有关法律和经济活动的原理、原则,实施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从实质上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