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继京交会“首秀”之后,内资事务所“航母”瑞华再次上演弯道超车——综合排名超越安永华明及毕马威华振,位列“前百家”第三位。
28.2亿元业务收入,1951名注册会计师,这证明刚刚破茧而出的瑞华不仅在规模上具备服务国家经济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的前提条件,特别表明拥有了服务特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公众利益实体的综合实力。
“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民族品牌
会计师事务所,瑞华的破浪启航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保障重大信息安全,提供了制度基础和专业支撑。”在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负责技术与品牌的管理合伙人张连起说。
从严格的法律角度审视,原中瑞岳华和原国富浩华均为已是特殊普通合伙制组织形式,此次联合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合并,而是特殊普通合伙制平台上的人的整合、联合、融合,一次人才、市场、技术、品牌、文化等资源的集聚与再造。
“我们的目标就是成为事务所第一梯队的第一排,切实回应特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公众利益实体的重大关切,切实维护诚信、专业、责任、创新的精神价值。”张连起表示,具体来说,就是先搭建规模化平台,打造硬实力;再以规模化带动多元化、国际化、信息化、品牌化,释放软实力,最终实现五化融合目标。
事实上,尽管低调务实,瑞华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尤其是有关 “大而不强”的疑虑不绝于耳。
“做大是做强的手段,做强是做大的结果。试想一下,一家小规模的事务所何以应付世界500强的审计业务?没有大何以言强?“
种种迹象表明,事务所的规模与实力,均应与其客户匹配。张连起认为,综观国际“四大”的发展轨迹,无不是通过无数次合并先做大再做强的。所谓基业长青、百年老店,离开了做大做强,一切都无从谈起。
以拥有上百年历史积淀的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水准,来衡量仅仅拥有30年发展历史的中资事务所,尤其是刚刚出海的瑞华,显然过于严苛。
那么,瑞华究竟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张连起客观分析联合后的瑞华,认为其主要面临三大瓶颈:专业技术支撑、人才培养和信息化。
“我们将立足于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引领、风险管控、高端人才培养、合伙文化构建、员工提升、合伙人业绩考核、信息化支撑、品牌价值展现、多元业务拓展等10个方面的深度融合,并为此专门设立了对接小组,加快实施总分所实行一体化管理,走出一条深度融合之路、创新驱动之路、科学发展之路。”张连起表示。
譬如,以信息化为例,瑞华将借助IT的力量,远距离监控各个分所的风险管理水平,这既是实现总分所一体化的要求,也是为从事金融审计等高端业务做好铺垫。
作为民族品牌“航母”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具备服务特大型机构以及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天然优势,二是要具备服务国计民生等关键领域的能力。“我们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以钉钉子的精神扎实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张连起在管委会上特别强调。
在张连起看来,“瑞华梦“不仅蕴含着瑞华人的职业梦想,也是会计梦、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