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月初提供一份即将上发审会企业的名单至证券业协会,再由协会来组织抽签。待抽签完成后企业方能上发审会。
对投行人士而言,6月18日培训会内容显然对其操作项目增添了变数。
其中,证监会发行监管部主任刘春旭在会上肯定了底稿抽查的意义,并表示将对如何开展抽查出台专项规定,基本设想是比照本次财务核查的做法,在每月初提供一份即将上发审会企业的名单至证券业协会,再由协会来组织抽签。待抽签完成后企业方能上发审会。
这意味着,此轮IPO底稿抽查或将转为常规制度,而这一程序的增加或对IPO效率造成影响。
“如果财务抽查常规化,中介机构工作量必然要增加。”西南地区某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不过抽查力度还要看监管层的具体把握,因为任何一项制度日常化后,就会变得程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抽查会给企业和中介造成更大的压力。监管层去下面进行现场检查和上市企业投行们的心态怎么可能一样。”东南地区某券商投行人士评价。
而在沪上某投行人士看来,最关注的是材料受理及信息披露。该人士表示,针对这些问题,监管层很有可能会推出更多有关新股发行改革措施。
“新股发行改革的整体方向还是朝着市场化前进的。”前述东南地区券商人士表示,“比如新股配售权的放开。这有助于券商来维护一些机构关系,特别是基金和保险。从国外经验来看,保险公司资金比较多,会成为市场主力之一,而新股配售权的灵活使用,也能让券商在和这类机构的往来中占据更多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