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着140年历史的东芝公司,被曝自2008年以后持续地做假账,让企业凭空多出了1 51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5亿元)的利润。消息一出引起轩然大波。
报道称,7月21日,当第三方委员会将东芝造假的整个过程梳理完,整理出数百页的报告后,东芝方面就报告内容等召开了记者见面会。面对记者,总裁田中久雄说,140年中,东芝也曾经出现过因被别国恶意抹黑而遭受名誉重大损失的情形,但这次已经不是谁在抹黑东芝,是东芝自己不得不承认,过去7年里在账务上做了假。
东芝公司乃至日本企业一向以管理严谨、规范而闻名,却为何不顾名誉扫地持续7年做假账?对这个百年的老牌会企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从中又让我们得到哪些启示?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界人士。
七年多报赢利1 518亿日元
据报道,2015年2月,日本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东芝的会计处理问题展开了调查,日本证券监管机构认定,东芝公司因为未能实时准确的计算亏损,涉嫌违反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
4月上旬,东芝公司被日本媒体爆出为夸大业绩发生财务报表造假事件。公司表示已经找出了“调查重要事项”,并成立了特别调查委员会。自此以后,东芝的会计处理问题的悬念也被一再拉高,该公司的股价也因此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从3月末的500日元下跌至7月连休前的376日元。对此,社会业界多指责东芝在经营责任以及企业管理方面存在机能不全的问题。
进入5月以后,东芝延迟业绩结算发表时间,并取消公开业绩预测,进而埋下了一个较大的悬念。之后东芝发表数据称,截止2014年度业绩结算3年期间的营业利润减少了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
进入7月以后,东芝的会计丑闻问题迎来大爆发。7月20日由东京高等检察院前检察长及律师、会计师组成的第三方调查小组在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调查后,公布了调查结果。该小组通过查阅了东芝2008年至2014年间的财务平衡报表,发现东芝通过虚报企业利润、延迟记载营业损失等手法,大量掩盖企业损失,多报了1 518亿日元经营利润,涉及领域包括半导体、PC电脑、电视机等主力业务。如此大范围的会计处理问题,基本能确定这是一个由经营层参与、企业全体组织涉嫌造假的重大事件。
7月23日,美国投资人最先开始向东芝发难。购买了东芝股票的美国投资人向加利福尼亚州地方法院起诉东芝总裁等人,原因是东芝账务造假,误导了他们的投资行为,要求企业赔偿投资人的损失。估计用不了多少时间,日本投资者也会提起相关诉讼。东芝总裁等个人需要赔付的损失费,将以数十亿日元计算。
据Record Japan网站7月23日报道,东芝会计丑闻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虚报利润增长额度,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东芝的高层领导也参与了造假事件,由于市场有关人员看不清全貌,对东芝将来的发展也感到非常的不安。
领导层干预导致财务缺乏独立性
日本企业在2015年事件频出,东芝造假该是诸多事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究其原因,财务专家、中华会计函授学校连云港分校副校长付海旭在接受《财会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应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去分析。就内因而言,一方面是权责发生制相对于收付实现制更容易招致业绩造假;另一方面则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确认和收益计量需要进一步完善。从外因来看,一是金融市场环境更加凶险,金融危机导致许多企业产生“货币饥渴症”,再融资压力迫使企业冒险造假;此外,企业管理层和治理层利益趋同,更加重视来自于企业外部的利益、名誉、社会地位、股权及其增值等。这些利益的获得需要有业绩好看的财务报表支持。
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会计专家马靖昊指出,全球会计界在美国会计模式的引领下,犯下了方向性错误,净利润说不清道不明。从美国的安然、世通到日本的奥林巴斯、东芝等公司的财务丑闻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资深注册会计师、南通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刘志耕认为,财务造假事件之所以频频发生,其根本原因不是对经营业绩的急功近利,就是为了使得经营业绩从表面上看更加光鲜,从而可以更快、更多地诱惑、欺骗投资人,以骗取已有投资者的信任和潜在投资者的投资,或经营者为了增加自己晋升的砝码,获得更多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