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结果要让老百姓看得懂,这是审计工作取信于民的首要环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7日在审计署考察并座谈。他强调,审计结果要向人大报告、向社会公开、向人民负责,公开的内容不仅要有“总账”,还要有“明细”,让老百姓看得懂、好监督。
审计结果要让老百姓看得懂,这是审计工作取信于民的首要环节。不过近年来,尽管审计署力推审计风暴,在社会上掀起审计监督热潮,但是由于审计署对外公布的审计报告专业性强,特别是财务会计报表方面,按照总账对外公开,使得很多人看不懂;可以说审计署每年对外公开的报告曝光力度不够,公开程度不充分,人们无法从审计报告中看到更多深层次的问题,使得人们通过审计工作特别是审计报告监督政府的功能打了折扣。所以,李克强总理到审计署调研,强调审计结果要让老百姓看得懂,要有明细账,就是树立审计公信,强化对政府职能监督制约和看管国家财政资金的重要举措。正如李克强总理强调的:发挥审计对经济的“体检诊断”功能,及时发现和揭示发展中的风险隐患,防止苗头性问题转化为趋势性问题,当好公共资金的“守护者”。
审计结果要让老百姓看得懂,最关键的就是审计部门要推进自身改革,通过公开透明的审计工作和审计结果的公开等,包括审计报告的详细程度、财务报表的详细程度等,都是审计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强化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重要体现。
另外,审计部门作为政府自身的监督部门,其自身监督公信力是行使职能的关键因素,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和老百姓看得懂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审计公信力的建设。近年来,审计工作年年审、年年犯的现象比较突出,使得审计公信力有所削弱,这与审计揭露问题不够彻底、公开不够充分、审计报告披露问题不够详细等有重要关系。
审计监督,更多的是政府自身监督,是政府上级部门对政府本身和管辖的下级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审计结果让老百姓看得懂、好监督,就是向社会释放政府愿意接受人民监督的积极姿态,也吻合简政放权、释放改革红利等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