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複雜或陌生的業務與審計的關系
行業中有句俗話,上市公司的經濟業務越複雜,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相對就越大。在年報審計工作中,有時注冊會計師雖然能搜集到很多有力的審計證據,但仍難以證明其經濟業務的實質。在此種情形下,注冊會計師往往需要冒很大的審計風險。企業利用複雜或陌生的業務進行舞弊的情況主要有幾個方面:
1.非正常的交易
不少上市公司爲了“扭虧爲盈”,或達到規定的配股條件,常常采用非常交易,如出讓土地、設備、股權等,年末發生非常銷售業務、收取政府補貼等,從而獲取非常收益。在審計工作中,對于這些非常交易的合法性、有效性、公允性,注冊會計師應當給予适當關注,否則就可能遺留下巨大的風險隐患。
2.非貨币性交易 有許多上市公司的交易業務是非貨币性的,如轉讓土地、股權等巨額資産,沒有現金流入,隻是借記“應收款項”,同時确認轉讓利潤。還有一些公司通過非法渠道将資金拆借出去,或者将資金投入子公司,這些資金或資本實際上已難以收回,也沒有現金流入,卻仍在以此确認利息收入或投資收益。在審計工作中,如果注冊會計師發現公司的主要利潤是非貨帚陛的,其正常的生産經營能力和獲利能力就應當受到懷疑。
3.跨地區交易和涉外交易
許多上市公司的業務是跨地區甚至是跨國經營的。有的國家或地區可以以一元錢注冊一個公司,進行數億元的業務也沒有法律限制;有的合同本身就是假的;還有多數上市公司在全國各地有子公司或分銷點,這樣就有部分緻使審計範圍受到限制,如何鑒定财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如何驗證銷售收入的實現與否,就成了嚴重困擾注冊會計師實施審計程序的大問題。而且,有的公司沒有充分認識注冊會計師審計的重要性,不願支付必要的審計費,更不要說去分銷點或國外查賬的差旅費了。在審計範圍受到如此限制的情況下,審計風險便在所難免了。
4.複雜的股權結構隐瞞交易
某些公司爲了達到一定目的,會通過各種辦法安排和改變股權結構,構建錯綜複雜的公司架構體系,同時,實際控制人自己又設計錯綜複雜、隐敝的公司架構,然後,兩個不同的公司架構體系之間進行大量的、隐敝的、複雜的交易與資金往來,以達到調節利潤、轉移資金、粉飾報表的目的,如科龍系與格林柯爾系之間發生的關聯交易。
二、複雜陌生環境下的審計對策
在審計工作中,注冊會計師如何真正了解、識别被審計單位複雜或陌生的業務,仍是一個我們需要探讨的話題。作爲一名審計人員,必須要做到面面俱到,用合理的事實說話,有效的回避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在實務中,可以從以下方面取得突破口:
1.行業背景調查
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對拟審計的上市公司進行背景調查已經變得可行了。互聯網上有很多的網站提供或多或少的公司信息搜索服務,通過這些服務,可以在線通過背景調查來鑒别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實際經營管理情況的真僞。通過從網絡上了解行業背景,包括國家發改委對各個行業的十一五規劃、包括專家發表的行業經濟分析等可以有效地了解到上市公司的一些經營情況等。
2.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工藝,包括查看生産現場
通過被審計單位的生産經營及行業對比,我們可以包括了解到設計産能、在同行業中關鍵設備的先進性等等,據此來收集到有效的生産經營資料,這對于上市公司審計前對上市公司有個直面的了解,讓公司财務與實際經營聯系起來能夠有效地了解公司的部分資産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