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远大于利,这有点儿不正常。
赵晓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期,海外再次密集地出现看空中国经济的观点。最新的相关文章,来自《每日电讯报》的《中国本世纪根本不可能赶上美国》。这和前段时间OECD、《经济学家》杂志热棒中国经济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依据是:其一,中国经济已经不能再指靠人口红利,这意味着传统增长潜力的枯竭;其二,中国经济已经不能再依靠政府主导的信贷与投资的驱动。
结合2013年以来经济数据不如人意的表现,我们实在要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有所准备。
税负太高
然而,在宏观经济下滑的同时,企业的负担并未减轻反而加重。日前刚刚收官的A股上市公司年报显示,2012年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与上年相比是零增长,而当期实际缴税比上年增加17%,缴税额比净利润还多14%,部分上市公司的税收支出竟然数十倍,甚至百倍于公司的净利润。
对此,大家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一是企业税负太高,如此下去恐会拖累中国经济复苏;二是很多企业“税远大于利”,有点儿不正常。
应该说,上述判断大体上成立。据财政部公布数据,2012年,全国税收收入比2011年增长11.2%,税收收入增幅再次远超GDP增幅。这一税负比例高不高?由于不同国家存在统计口径、经济发展水平、福利水平的差异,对这一问题的争议一直比较大。但有一点可以基本确定,我国宏观税负肯定不会偏低。
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看,也能验证上述现象的存在。按照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时,统计上通常将国民经济划分为三大部门:政府部门、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对应的分配收入被称为“生产税净额”,也就是企业缴纳的税额减去企业从政府获得的生产补贴后的差额,也就是政府在国民收益中的净分成。2011年,该值占GDP的比重为15.6%,而同期欧元区国家的这一比例约为11%,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更是在10%以下。由此可见,我们的“奶牛”被挤榨得最厉害。
税远大于利
“税大于利”除警示宏观税负上升过快外,其折射的以下两个问题更值得深思。
第一,我国税收收入来源严重不合理。税收来源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初步统计,我国直接税比例大致占1/3,间接税比例占2/3。与此相反,发达国家大部分以直接税为主,比例一般都超过60%,美国更是高达80%左右。不是说直接税比例越高越好,但间接税比例过高会带来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会造成税负不公。间接税,不管你有没有利润,以及利润有多少,一律采取“雁过拔毛”的方式,只要有营业流水就先征一道税。最后年底一核算,企业利润很少或干脆亏损,但所需缴纳的税额却不少,“税远大于利”的问题就这样出现了。二是会造成收入越低的人群或者盈利能力越差的企业感受到的税负痛苦越大。
第二,如居民收入差距一样,中国企业的贫富差距也太大,民营企业不少陷于“贫困”。2012年最挣钱的十大上市公司均属于垄断性或资源性的国企。以大盘股为主的沪市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约2%的同比增长,而中小企业板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了约9%,创业板公司下降了约8%。这表明,民企这头奶牛被挤榨得最厉害,创新型企业也陷于困境。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经济增长能够依靠垄断性国企吗?经济资源大量集中于金融、房地产等技术性不高的行业,中国的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又能在哪里呢?
面对中国经济下行风险下民营企业的艰难时世,政府税收政策的宏观调节作用是不是当有所作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