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审会计师事务所-公司财务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移动版

京审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审计 > 专项审计 >

乡镇政府公共资金绩效审计(2)


  (四)审计时间公共资金运用的项目实施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具体为,当国家拨付资金由当地乡镇政府用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时,隶属于上一级政府的专门的独立审计小组应该审查乡镇政府关于这笔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前瞻性的考虑项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审查方案的可行性,调查群众对该项工程的评价,是否符合群众的愿望,是否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审核通过后,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应跟踪监督,一是监督施工人员是否按照事先拟定好并已审核通过的方案施工,二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不断反馈、改进方案,节约资金,提高效率。项目完工后,审查各个项目的合格度,所使用资金,与前期预算比较,综合考虑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是否总结经验,为以后的项目服务。
(五)审计评价标准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有上级政府以地方法规的形式规定,使其具有法律约束力及强制力,具体应重点考虑下列指标来指定。
  (1)环境效益指标。环境效益是指建设项目运行或专项资金支出所需达到的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效果。包括污染集中处理率、林木覆盖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率等。
  (2)社会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是指建设项目运行或专项资金支出所要达到的满足社会进步、发展、文明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效果。社会效益指标主要包括:义务教育程度、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5年)、乡村居民健康指标、公共卫生设施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就业率等。
  (3)经济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是指所要达到的经济效果。投资项目支出节约额、该乡镇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额等指标。
  (4)管理效益指标。管理效益是指所要达到的管理效果。各种内部资源的利用程度、农村土地的利用程度、设备设施利用率、完好率,树木成活率、各项公共服务满意率等。
  此外,可按绩效审计的重点,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来评价项目的完成情况:经济性用计划投入与实际投入之比来衡量;效率性用投人与产出之比来衡量;效果性用实际产出与计划产出之比来衡量。
  政府绩效审计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审计的方式方法又与传统审计有很大的区别。在当前情况下不宜在所有领域全面开展绩效审计,首要是搞好试点工作。选择公共财政、投资等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对资金投入、占用较大,政策性强及社会关注的焦点等项目,积极开展绩效审计。为更快、更好的将绩效审计的理念应用于乡镇政府公共资金的使用中,需要财政部、上级政府、民间审计人员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去基层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的文化层级及自身素质,更好的为乡镇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京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