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行业进入信息化时代
时间:2014-07-08 09:59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次
当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遇到专业问题时,需要查询有关法规、数据时,可以登录行业为从业人员提供的“法律法规库”和“经济数据库”进行查询;当一家企业负责人需要查询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基本信息和诚信信息,可以登录“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查询;一场全国性工作会议,无需舟车劳累,也不用花费差旅费,通过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就能实时、便捷地完成行业上下的高效沟通和工作部署。
自2011年行业启动信息化战略以来的3年多时间里,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行业管理、事务所业务与管理等各个角落。
绘就信息化蓝图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运用系统的方法,站在全局角度进行顶层设计。
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行业信息化现状,《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得以出炉。
方案提出,按照“2011年制定规划、2012年建设系统、2013—2015年整合应用”三步走的步骤,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行业信息化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促进行业跨越式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整体提升。
有了总纲领的指引,接下来就需要解决“干什么”、“谁来干”和“怎样干”等问题。《行业信息化建设指南》、《行业信息化应用功能描述》和《行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表》等配套文件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进一步细化。
优化管理信息系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按照《注册会计师法》赋予的职能和章程规定,注协承担了组织实施考试、注册管理、任职资格检查、执业质量检查和继续教育等职责。
然而,由于事务所分布广、分支机构多、执业人员分散、业务领域多样等突出特点,客观上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行业管理实现科学管理、有效组织和全面服务。
信息技术既是做好协会工作的最好手段,也是提升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
2007年1月,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一期)中的财务子系统率先投入使用。2008年6月,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全部子系统整体上线运行,基本实现了行业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2012年12月,完成了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
在重点解决地方注协和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需求之后,该系统不断优化升级,逐渐完善了注册管理、业务监管、继续教育、行业财务、专家库等子系统,拓展了考试管理、计算机化考试、综合评价、行业党建等系统。 (责任编辑:京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