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审计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3-08-02 16:5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对某一事项进行广泛深入的审计后撰写的一种反映真实情况、揭露存在问题、提出建议的一种审计文书,它是反映审计成果大小的关键。它不仅要有一定的审计深度,更要有一定的审计广度。同时对分析数据、归纳现象、表述结论、提出建议等各方面的能力均有较高要求。因此,要写好审计报告,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二、统一归类、避免问题零散反映。 审计项目由于涉及的问题往往多而复杂。审计报告因此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单个罗列。即不将问题归类,直接单一地列出。这种方法十分简单,无需动脑筋,也不能说错误。然而,这样的表述割裂了问题之间的联系,无法集中深入地揭示问题和剖析问题形成的原因,自然也就无法提出好的对策和建议;二是轻重不分,一概而论。即十分严重的问题和较轻的问题杂陈罗列,而不是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使阅读者抓不住主要问题,往往读完全篇仍无法领会报告意图;三是分类错误。即虽然将问题归类处理,但类别之间不具备逻辑性,不是重复,就是交叉,或是漏项,不得要领。这种错误容易造成阅读者思维混乱,对后文的分析结果不易接受。要避免这一问题,审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逻辑学知识,按逻辑关系对问题进行分类。 三、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人员必须坚持全面地看待问题,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地分析问题,把握好审计评价的尺度。审计人员运用科学审计方法和现代审计手段的能力,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健全性、符合性测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具体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能否客观地对被审单位和被审事项进行评价,既体现了审计部门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又体现了具体审计项目的广度和深度、审计质量的好与坏,进而影响整个审计报告的质量。 所以审计人员应努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综合思考、分析问题,对被审单位和事项不能超越审计职能范围进行评价,应以数字为基础,对未予审计、证据不足、评价依据不准的事项不作评价。 (责任编辑:京审) |